近期有不肖之徒假冒本所名義詐騙,詳情請見本所聲明
刑事案件是指對於犯罪行為者進行司法程序審判後的處罰或制裁,包含了傷害或可能對其他人的生命、身體、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行為,如:妨害自由、妨害名譽、詐欺、竊盜罪甚至是公共危險、傷害、殺人罪等等,會經歷偵查、起訴、審判到判決確定、執行的過程。如果您或是身邊的親朋好友收到了傳票或是遇上了刑事相關案件,可以參考我們的文章,協助您或您身邊的人採取正確的行動!
未成年打炮有違法嗎?有什麼法律責任?律師教你判斷關鍵!
在台灣,未成年性行為可能觸犯刑法第227條規定,對未滿特定年齡的男女為性交或猥褻行為,構成性交猥褻罪。這項法律旨在保護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尚未具備充分性自主決定能力的青少年。本文中律師將說明未成年打炮的風險與法律責任!
不能安全駕駛罪怎麼認定?新法內容是什麼?律師:勿觸刑責
不能安全駕駛罪主要針對酒駕和毒駕行為,保護所有用路人的安全。2022年底,政府對刑法185條之3進行重大修正。新法已於2023年12月29日正式上路,帶來許多重要改變。最關鍵的是,毒駕從具體危險犯改為抽象危險犯,只要檢測濃度達到標準就能成罪。本文將詳細說明新法的認定標準、刑責內容,以及車輛沒入等重要規定。
不當得利怎麼判斷?哪些情況會構成不當得利?律師一次解說
當某個人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獲得了好處,而另一方卻因此受到損失,這種情況在法律上被稱為不當得利,是一個重要的法律概念。民法179條明確規範了這項權利保護機制,包含三個重要的構成要件。本文將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帶你全面掌握不當得利的概念。
社會秩序維護法規範範圍有多廣?為什麼要有這個法?
社會秩序維護法是台灣重要的法律之一,旨在維護公共場所的安寧、衛生與善良風俗。這個法律的立法目的是透過規範特定行為,並訂定相應的處罰方式,以確保社會大眾的生活品質不受影響。社會秩序維護法的適用範圍相當廣泛,涵蓋了各種可能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類型。從妨害安寧秩序、危害公共衛生,到有違善良風俗的行為,都在這個法律的規範之下。
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修法通過了什麼?怎樣會觸犯?
2023年2月10日起,刑法修正案「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正式施行。這次修法強化了對隱私權的保障,特別是性私密影像的保護。法案中明確界定了性影像的定義,並新增了多項觸犯性隱私的罪名。修法通過後,未經當事人同意無故攝錄性影像、以強暴脅迫手段攝錄性影像、未經同意散布性影像、製作關於他人不實性影像等行為,都將觸犯刑法,最高可處7年有期徒刑。值得注意的是,就算只有未遂,也需要負擔刑事責任。
擄人勒贖刑責多重?沒拿到錢也成罪嗎?律師:切勿以身試法
擄人勒贖是嚴重的犯罪行為,即使沒有成功拿到贖金,仍然構成犯罪。根據刑法規定,擄人勒贖罪的刑責非常重,可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甚至是死刑。儘管釋放人質可以減輕部分刑責,但仍需承擔法律後果。
強盜罪構成要件是什麼?刑責重嗎?跟準強盜罪有什麼不同?
強盜罪是刑法中規定的一種嚴重犯罪,它的定義和構成要件是什麼呢?跟準強盜罪、強盜得利罪、竊盜罪、強盜罪又有什麼不同?本文中律師將說明強盜罪的判斷標準和相關刑責,並以最高法院判決幫助您更好的理解強盜罪!
數罪併罰有計算公式嗎?為什麼有這個制度?律師來解釋!
數罪併罰是一個刑法中的重要概念,這個制度在德國被稱為gesamtstrafe,它適用於一個人在判決確定前犯下多項罪行的情況。本文律師將深入解說數罪併罰的意思、由來以及跟犯罪競合的關係與計算方法。
台灣對犯罪被害人有哪些保障?不只有專法還有保護協會!
台灣在2023年修正通過《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展現對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屬的關懷與尊重。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提供更完善的保護服務,確保犯罪被害人的權益獲得全面的保障。犯罪被害補償金的提供,減輕受害人的經濟負擔;犯保分會在各縣市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就近的關懷與協助,讓犯罪被害人能獲得全方位的資源與協助,撫平傷痛,重建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