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律師

雷皓明律師

2025-02-21發佈

喆律法律事務所是由前新北、台中地院法官、前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和超過50名專業律師所組成的團隊,於全台設有6間分所,是您處理法律爭議的首選。

管收就是被關嗎?什麼情況下會被管收?律師:條件嚴格!

管收就是被關嗎?什麼情況下會被管收?律師:條件嚴格!
quotationmark image

管收是一種強制執行方法,針對欠繳稅款、罰鍰或其他公法上給付義務的人,在符合行政執行法規定的嚴格管收條件下,經法院裁定後將義務人送交管收所拘留。雖然管收對欠稅大戶有嚇阻作用,避免故意脫產,但因嚴重限制人身自由,必須謹慎適用。

quotationmark image

什麼是管收?

管收是一種間接強制執行的方式,用於促使欠繳稅款、罰鍰或其他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的人履行其義務。它是透過限制義務人的人身自由,迫使其清償所欠款項。管收的目的在於確保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的履行,維護公共利益。

管收與刑事程序中的拘留和羈押有所不同。拘留是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確保犯罪嫌疑人到場接受訊問或審判而採取的強制措施;羈押則是在刑事訴訟中,為防止犯罪嫌疑人逃亡、湮滅證據或繼續犯罪而採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一)管收的定義與目的

  • 管收是間接強制義務人履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的方法
  • 藉由限制人身自由達到迫使清償的目的
  • 確保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的履行,維護公共利益

(二)管收的法律依據

管收是一種強制執行的手段,其法律依據來自於行政執行法第17條。這條法律明確規定了聲請管收的要件,確保管收的實施有法可依,不會淪為濫用。

根據行政執行法第17條,管收的要件包括:

  • 義務人顯有履行義務之可能,但故意不履行
  • 義務人有逃匿之虞
  • 義務人就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有隱匿或處分之情事
  • 義務人拒絕報告財產狀況或為虛偽的報告

只有在符合上述要件的情況下,法院才會准許行政執行處的管收聲請。這些嚴格的要件旨在平衡公權力與人民權益,避免濫用管收權,同時也確保行政執行的效力。

值得一提的是,管收要件的判斷須由法院進行,行政執行處僅能提出聲請,最終決定權在於法院。這體現了權力分立與制衡的精神,防止行政機關恣意剝奪人民自由。

管收的要件與程序

管收是一種強制執行的手段,旨在促使義務人履行其法定義務。然而,管收的適用有嚴格的要件和程序,以確保義務人的權益不受不當侵害。

(一)行政執行處的聲請

管收程序首先由行政執行處向法院提出管收聲請。行政執行處必須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義務人符合管收的要件,例如有履行能力卻故意不履行義務等。法院將根據行政執行處提供的證據,審查是否符合管收的法定要件。

(二)法院的裁定

法院在收到行政執行處的管收聲請後,會進行書面審查或舉行聽證會,以釐清案情及義務人的意見。

法院將綜合考量以下因素,以作成管收裁定:

  • 義務人是否有履行能力
  • 義務人是否故意不履行義務
  • 管收是否有助於義務的履行
  • 義務人的健康狀況及家庭情況

(三)管收期限與延長

根據行政執行法的規定,管收的期限最長為三個月。然而,在特殊情況下,行政執行處可以向法院聲請延長管收期限,但延長期間仍以三個月為限。

以下是管收期限延長的條件:

延長條件說明
義務人仍未履行義務在原定管收期間屆滿時,義務人仍未履行其義務,且無不得管收的事由。
有事實足認義務人有履行義務的可能雖然義務人尚未履行義務,但有跡象表明其有意願或能力在延長的管收期間內履行義務。
管收的要件與程序體現了法治國家保障人權的精神,在符合法定要件的情況下,透過嚴謹的司法審查,兼顧公權力的實現與義務人權益的保護。

(四)不得管收或停止管收的情形

雖然管收是為了確保義務人履行義務,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法律規定不得對義務人實施管收,或應停止已經實施的管收。這些情形包括:

一家生計難以維持

若義務人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管收將導致其家庭生計陷入困境,無法維持基本生活,執行機關應審慎評估,避免貿然管收。

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後二個月內

考量孕婦及產婦的特殊狀況,法律明文規定懷胎滿五個月或生產未滿二個月者,不得管收。若在管收期間發現有此情形,亦應立即停止管收,以保障母嬰健康。

現罹疾病恐不能治療

倘若義務人罹患疾病,而管收可能導致其無法獲得適當治療,危及生命健康時,即構成停止管收事由。執行機關應衡酌義務人的病情,必要時徵詢醫療專業意見,以決定是否停止管收。

除上述法定不得管收事由外,如義務人在管收期間符合停止管收的條件,亦應即時停止管收,例如:

停止管收事由說明
義務已經全部履行若義務人在管收期間已完全履行應盡義務,即應停止管收。
管收期限屆滿管收期限最長為三個月,期滿後如未經法院裁定延長,應即停止管收。
義務人死亡義務人死亡時,其人身自由限制當然解除,執行機關應立即停止管收。

綜上所述,不得管收事由及停止管收事由的規定,在兼顧公權力實現與人權保障間取得平衡。執行機關應依法審慎評估義務人的具體情況,如有懷孕、疾病等法定事由,即不得實施或應停止管收,以免過度侵害義務人的基本權利。

管收的適用對象和替代方案

管收是行政執行程序中的一種強制措施,主要針對特定的義務人。這些義務人通常有以下特點:

(一)欠繳稅款、罰鍰或其他公法上給付義務的人

管收的對象主要是那些依法應繳納稅款、各種行政罰鍰,或是負有其他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卻遲遲不履行的人。這些欠稅或欠繳罰鍰的情況,如果達到一定金額或期限,行政執行機關就可以對其聲請管收。

舉例來說,常見的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包括:

  • 各種稅款,如營業稅、所得稅、地價稅等
  • 違反行政法規的罰鍰,如交通違規罰單、環保罰鍰等
  • 其他法定的公法上費用,如工程受益費、汙水下水道使用費等

(二)有履行能力卻故意不履行的人

除了欠繳義務外,管收的另一個重點是義務人的主觀態度。如果義務人確實有經濟能力清償所欠款項,卻刻意拖延或規避,就可能成為管收的對象。

常見的故意不履行情況如:

  • 明知欠稅或罰鍰而拒不繳納
  • 隱匿财產、财產移轉或其他脫產行為,妨害執行
  • 查封財產後,未經允許任意處分
  • 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不至執行處所報告或拒不報明財產狀況

(三)管收的替代方案

在面對欠稅大戶時,除了直接聲請法院裁定管收外,行政執行法也提供了其他替代措施,以兼顧債權實現與人權保障。這些方案包括禁奢條款、限制住居及連續強制處分等。

禁奢條款允許執行機關限制欠稅義務人的生活費用支出,避免其奢侈浪費,卻拒絕履行納稅義務。而限制住居則是限制欠稅人的行動自由,要求其定期向執行機關報到,以監控其財產狀況。連續強制處分則是持續對欠稅人的財產進行查封、拍賣,直到欠稅金額獲得清償為止。

這些替代方案的運用需符合比例原則,先從侵害較小的手段著手。例如,可先對惡意欠稅義務人限制住居或禁奢,若其仍不履行納稅義務,才進一步聲請法院裁定管收。透過階段性的強制措施,在保障國家債權的同時,也兼顧了人權的維護。

替代方案內容優点
禁奢條款限制欠稅人奢侈浪費促使其履行納稅義務
限制住居限制欠稅人行動自由監控其財產狀況
連續強制處分持續查封拍賣欠稅人財產實現欠稅金額的清償

總的來說,行政執行法中的替代方案提供了更多元、彈性的強制執行手段。透過禁奢條款、限制住居及連續強制處分等措施的運用,可在兼顧人權保障的前提下,有效促使欠稅義務人履行其納稅責任,實現國家債權。

管收的執行方式和生活管理

(一)管收的執行方式

當法院裁定管收後,管收的執行工作便交由執達員負責。執達員會持管收票前往應管收人的所在地,將其帶到管收所執行管收。這個過程需要執達員的謹慎處理,以確保應管收人的安全與權益。

管收所是專門用於執行管收的場所,與一般的刑事羈押處所有所不同。為了維持管收所的秩序與安全,法務部特別訂定了管收所設置及管理辦法,對管收所的各項管理事項進行詳細規範。

根據管收所設置及管理辦法,管收所應具備以下條件:

設置條件說明
與刑事羈押處所分開避免管收人與刑事被告混雜,維持秩序
適當的居住空間提供管收人基本的生活條件,如寢室、盥洗設施等
必要的安全設施防止管收人脫逃或自殘,如鐵門、監視器等
管理人員的配置由執達員或其他適當人員負責管理,維護管收所運作
![管收的執行方式](//images.ctfassets.net/bqkr3g4t9woc/5y3kx062KFs7cS8aqhpJiX/9c5cf72154218d4479f553f8c76954b4/jamie-taylor-JcYg1hm9CEw-unsplash_11zon.jpg)

(二)管收所的生活管理

被管收人進入管收所後,其生活受到一定的管收所生活規則限制。然而,他們仍然可以自備飲食和日用品,以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在管收所的監視下,被管收人也能夠與外界進行接見通訊,但需遵守相關規定。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奢侈,法務部依據禁奢條款,對管收人在所內的各項費用支出設有上限。這些規定確保管收所的運作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則,同時也防止被管收人濫用資源。管收所的工作人員會定期提詢被管收人,隨時評估管收情形是否適當,以保障被管收人的權益。

管收所生活項目說明
飲食可自備食物,但需符合管收所規定
日用品可自備日用品,但需符合管收所規定
接見通訊可在管收所監視下與外界接見通訊
費用支出各項費用支出有上限,依禁奢條款規定

管收的成效與爭議

管收作為一種強制執行手段,在實務上確實能對某些欠稅大戶產生嚇阻作用。透過限制人身自由,迫使其履行應盡的納稅義務,進而達到防杜脫產的目的。然而,管收制度的執行也引發了一些人權爭議,質疑其是否過度侵害了個人的自由權利。

從欠稅大戶的心理來看,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有辦法逃避稅務責任,對於可能面臨的法律後果抱持僥倖心態。但當真正被管收時,失去人身自由的壓力與不便,常能讓他們重新思考自己的行為,進而願意繳清欠稅。這體現了管收對防杜脫產的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管收畢竟是對人身自由的限制,在執行上若不夠謹慎,可能會侵犯個人基本權利。為此,主管機關強調,管收的實施必須嚴格依照法定要件,經過審慎評估,不能濫用。透過適當的法律程序與監督機制,有助於在打擊欠稅與人權保障間取得平衡。

(一)管收成效統計

年度管收人數
2020年2,245
2021年2,255
2022年2,151
2023年2,779
2024年3,665

管收相關案例分析

近年來,台灣有多起知名欠稅大戶被管收的案例,引發社會各界對管收制度的討論。這些案例凸顯了管收對於惡意拖欠稅款者的威嚇作用,同時也引發了人權方面的爭議。

其中,某企業負責人因欠稅被管收3個月後,立即繳清了所欠稅款。某前立委也因隱匿財產,遭管收40天後繳清欠稅。這些管收案例顯示,對於拒不報告財產、逃避稅務責任的欠稅大戶而言,管收確實能起到一定的嚇阻效果。

然而,管收畢竟涉及對人身自由的限制,在執行過程中可能引發人權爭議。因此,主管機關在啟動管收程序前,應謹慎評估其必要性與比例原則,確保管收的執行符合法律規定與正當程序。

總的來說,管收作為催討欠稅的最後手段,對於惡意拖欠、拒不報告財產的欠稅大戶,仍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但在具體執行中,必須兼顧人權保障,避免濫用管收權力,以維護納稅義務人的合法權益。

免費法律諮詢

最值得擁有的專業法律團隊!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立即進行免費諮詢,讓喆律為您取得最佳利益!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

最新文章

免費
諮詢

logo

聯絡我們

02-2760-6180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三信大樓)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