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律師

雷皓明律師

2025-05-22發佈

喆律法律事務所是由前新北、台中地院法官、前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和超過50名專業律師所組成的團隊,於全台設有6間分所,是您處理法律爭議的首選。

教唆自殺罪構成要件是什麼?內湖母女自殺案算教唆自殺嗎?

教唆自殺罪構成要件是什麼?內湖母女自殺案算教唆自殺嗎?
quotationmark image

近期備受關注的內湖母女被詐騙遭警員嘲諷而自殺案,引發社會大眾對教唆自殺罪的討論。究竟何種言行會構成教唆自殺?如何認定教唆者的惡意和影響力?構成教唆自殺罪需符合幾個要件:教唆者必須存有教唆故意,透過言語、文字或其他方式,慫恿、誘導對方自殺;被教唆者則須基於自由意志,做出自殺的決定。兩者之間需存在因果關係,教唆行為導致被教唆者萌生自殺念頭並付諸行動,才算犯罪成立。

quotationmark image

教唆自殺罪的定義與刑責

教唆自殺罪是指教唆、引誘、慫恿他人自殺的犯罪行為。根據刑法第275條的規定,教唆或幫助他人自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這項罪名也被稱為「加工自殺罪」,目的是防止有心人利用言語或行動,誘使他人結束自己的生命。

(一)教唆自殺罪的法律規定

我國刑法對於教唆自殺罪有明確的規範。根據刑法第275條:「教唆或幫助他人始之自殺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意味著,無論是用言語教唆,還是提供工具或方法幫助,只要導致他人自殺,都將受到刑事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加工自殺罪處罰的行為除了包含教唆自殺外,,還包括受囑託或承諾而實施殺人的行為。換言之,如果有人受被害人所託或得到其同意,而結束被害人的生命,也將觸犯教唆自殺罪。

(二)教唆自殺罪的處罰範圍

教唆自殺罪的法定刑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刑法也規定了兩種特殊情況:一是教唆行為未遂,雖然被教唆者並未自殺身亡,教唆者仍須接受處罰;二是謀為同死而教唆自殺,此時教唆者的刑責可以免除。

教唆自殺罪的處罰刑期
教唆或幫助他人自殺5年以下有期徒刑
受囑託或承諾而殺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教唆未遂處罰,刑期視情節而定
謀為同死而教唆自殺免除其刑

教唆自殺罪的構成要件

教唆自殺罪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其構成要件包含了多個關鍵因素。要成立教唆自殺罪,必須證明教唆者具有教唆故意,並且被教唆人原本並無自殺的意圖,是因為教唆者的影響才產生了自殺的念頭。

(一)教唆行為的定義

教唆行為是指以言語、文字、圖像或其他方式,引誘、鼓勵或幫助他人自殺的行為。教唆者必須有明確的故意,意圖促使被害人結束自己的生命。單純提供自殺相關資訊,而無教唆故意的行為,並不構成教唆自殺罪。 教唆自殺罪的構成要件

(二)被教唆人自殺的因果關係

教唆自殺罪的成立,還需要證明被教唆人的自殺行為與教唆者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換言之,被害人的自殺結果必須是教唆行為直接導致的後果。如果被教唆人本身已有自殺傾向,教唆行為只是加重了這種傾向,可能不足以構成教唆自殺罪。

(三)教唆者的主觀犯意

教唆自殺罪的構成要件之一,是教唆者必須具有教唆的主觀犯意。這意味著教唆者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他人自殺,卻仍然故意為之。如果教唆者僅是出於善意勸說或勸解,並無促使他人自殺的意圖,則不構成教唆自殺罪。

構成要件說明
教唆故意教唆者必須有明確的故意,意圖促使被害人自殺
被害人無自殺意圖被教唆人原本無自殺意圖,因教唆才產生自殺念頭
因果關係被教唆者的自殺行為必須與教唆有直接因果關係
被教唆者自由意志被教唆者需有自由意志決定自殺,最後自殺致死

網路教唆自殺的問題與挑戰

隨著網路的普及,教唆自殺的問題也變得更加複雜。有些人利用網路匿名性,在各種平台上散布自殺資訊,鼓吹自殺。這對容易受影響的青少年造成極大的危害。

網路教唆自殺的案件,往往因為證據蒐集不易而難以定罪。加害者可能身在海外,利用跨國的網路服務進行教唆,增加了查緝的難度。許多案件停留在自殺未遂的階段,依現行法律也難以處罰。

以下是近年台灣警方偵辦的網路教唆自殺案件統計:

年份件數查獲教唆者被教唆者自殺身亡
20182552
20193281
202041114

從統計可見,儘管警方積極偵辦,查獲教唆者的比例仍偏低。為有效遏止網路教唆自殺,除了加強執法,或許還需要:

  • 強化跨國合作,加速偵查
  • 修訂法規,提高教唆自殺罰則
  • 加強網路平台自律,建立警示及通報機制

綜合以上,網路為教唆自殺帶來新的問題與挑戰。唯有從法律、科技、教育等多方持續努力,才能為青少年營造更安全的網路環境,避免憾事再次發生。

教唆自殺罪雖然已經入罪,但在實務上,要證明教唆行為與自殺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並不容易。尤其是在網路匿名的情況下,更增加了查緝的難度。因此,預防自殺應該從源頭著手,包括加強自殺預防工作和心理建設。

父母平時應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孩子過度沉溺於網路世界。學校也應該加強生命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治本之道。

面對新興的網路相約自殺問題,現行法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因應。除了加強教唆自殺罪的構成要件認定外,也需要政府、學校、家長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年輕人營造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遠離自殺的陰影。

免費法律諮詢

最值得擁有的專業法律團隊!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立即進行免費諮詢,讓喆律為您取得最佳利益!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

最新文章

免費
諮詢

logo

聯絡我們

*如需預約諮詢,請加入喆律官方帳號由專人為您服務。

02-2760-6180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三信大樓)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