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律師

雷皓明律師

2025-08-12發佈

喆律法律事務所是由前新北、台中地院法官、前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和超過60名專業律師所組成的團隊,於全台設有6間分所,是您處理法律爭議的首選。

遺贈跟遺產有什麼不同?可以用遺贈給朋友嗎?有什麼規範?

遺贈跟遺產有什麼不同?可以用遺贈給朋友嗎?有什麼規範?
quotationmark image

當我們談到身後財產安排時,許多人會困惑於遺贈和遺產這兩個概念。其實,這兩者有著根本性的差異。遺贈是指透過遺囑,將個人財產無償給予他人的法律行為。與一般遺產分配不同,遺贈具有更大的彈性,可以指定特定財產給特定的人。本文將深入探討遺贈的法律規範、實務操作,以及如何透過遺囑妥善安排這項重要決定。

quotationmark image

什麼是遺贈?基本概念完整解析

遺贈作為民法中的重要概念,讓人們能夠自由安排身後財產。簡單來說,遺贈就是透過立遺囑的方式,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特定的人或機構。

遺贈屬於單獨行為的法律行為,這意味著什麼呢?就是說,遺贈人只要單方面表達意願就能成立,不需要受遺贈人的同意或參與。這跟一般的贈與行為很不一樣,一般贈與需要雙方都同意才能成立。

舉個生活化的例子:王先生想把自己的古董花瓶留給好友李小姐。他只需要在遺囑中寫明這個意願,即使李小姐完全不知情,這個遺贈也是有效的。等到王先生過世後,李小姐就自動取得這個花瓶的所有權。

遺贈的受遺贈人範圍相當廣泛,包括:

  • 自然人:親友、同事或任何個人
  • 法人機構:慈善團體、學校、醫院等
  • 胎兒:尚未出生但已受孕的胎兒
  • 寵物:透過信託方式間接受益

遺贈必須是要式行為,也就是說一定要透過遺囑來進行。你不能只是口頭說說,或者用簡單的紙條記錄。遺囑必須依照法定方式製作,才能確保遺贈的效力。

與一般贈與最大的差別在於執行時機。一般贈與是當場生效,而遺贈則是在遺贈人死亡後才開始執行。這個特性讓遺贈人可以在生前保留財產的完整控制權,同時又能安排身後的財產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遺贈雖然是單獨行為,但受遺贈人仍有選擇權。他們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遺贈,這個決定通常在遺贈人過世後才需要做出。

(一)台灣民法對遺贈的相關規範

台灣民法對遺贈制定了嚴格的規範框架,確保遺贈行為的合法性與有效性。這些民法規定不僅保護遺贈人的意願,也維護受遺贈人和繼承人的合法權益。了解這些法律規範,有助於避免日後產生爭議或糾紛。

遺贈的法定要件

遺贈屬於要式行為,必須透過遺囑的方式進行。根據台灣民法的規定,遺贈的法定要件包含幾個重要條件。

首先,遺贈必須以書面遺囑為之,不能僅憑口頭約定。遺囑需要按照法定方式製作,包括自書遺囑、公證遺囑或代筆遺囑等形式。每種遺囑形式都有特定的程序要求。

其次,遺贈為單獨行為,意思是遺贈人可以單方面決定遺贈內容。不需要受遺贈人的同意,但受遺贈人有權決定是否接受遺贈。

遺贈的效力限制

雖然遺贈人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但遺囑效力仍受到法律限制。最重要的限制就是特留分制度,確保法定繼承人的基本權益不受侵害。

遺贈原則上在遺囑人死亡後立即發生效力。如果受遺贈人不願接受遺贈,可以依據民法第1206條的規定,在遺囑人死亡後拋棄遺贈。

此外,遺贈不得違反公序良俗或法律強制規定。如果遺贈內容涉及違法行為或不當目的,該部分的遺囑效力可能會被法院認定無效。

遺贈的撤銷條件

台灣民法第1219條至1222條詳細規範了遺囑撤回的相關規定。遺贈人在生前可以隨時撤銷或變更遺贈內容,這體現了遺贈作為單獨行為的特性。

撤銷遺贈同樣屬於要式行為,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常見的撤銷方式包括製作新的遺囑、銷毀原遺囑,或透過其他法定方式表達撤銷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遺贈的撤銷必須在遺贈人生前完成。一旦遺贈人過世,遺贈內容就確定生效,無法再進行撤銷或變更。因此,民法規定賦予遺贈人充分的考慮時間和修改機會。 撤銷遺贈

(二)遺贈與遺產的差異

了解遺贈和遺產的核心差異是做好財產規劃的重要基礎。兩者在法律性質、執行方式和時間點上都有著明顯的不同。

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執行時機。贈與是贈與人在生前處分財產的行為,屬於生前行為。遺贈則是遺囑人處分死後財產的行為,屬於死後行為。

在法律能力要求方面也有差異。贈與屬於契約行為,贈與人必須具備完全行為能力。但遺贈以遺囑方式進行,屬於單獨行為。16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無需法定代理人允許,就能立遺囑進行遺贈。

法定繼承順序的基本規範

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遺產分配必須按照民法規定的繼承順序進行。台灣民法明確規定了法定繼承人的順序和權利。

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是直系血親卑親屬,也就是子女。配偶則享有當然繼承權,與各順序繼承人共同繼承。

當第一順序繼承人不存在時,才輪到第二順序的父母。第三順序是兄弟姊妹,第四順序是祖父母。這個繼承順序是法律強制規定,不能任意改變。

繼承順序繼承人身分繼承份額配偶權
第一順序直系血親卑親屬(子女)平均分配與子女同為繼承人
第二順序父母平均分配繼承份額為遺產的二分之一
第三順序兄弟姊妹平均分配繼承份額為遺產的二分之一
第四順序祖父母平均分配繼承份額為遺產的二分之一

遺贈人的完全自主權

遺贈最大的特色是自主決定權。遺贈人可以自由決定將財產給予任何人,不受繼承順序的限制。

這表示您可以將財產遺贈給朋友、慈善機構,甚至是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遺贈不需要受贈人同意,只要遺囑有效就能生效。

但是,這個自主權並非完全無限制。遺贈仍然必須考慮法定繼承人的特留分權利。特留分是法律保障繼承人的最低繼承份額。

時間效力的關鍵差異

執行時間點是遺贈與一般遺產分配的重要差異。傳統的遺產繼承在被繼承人死亡時立即發生效力。所有法定繼承人自動取得繼承權。

遺贈的效力則較為複雜。雖然遺贈在遺囑人死亡時生效,但受遺贈人必須主動接受遺贈。受遺贈人可以選擇拋棄遺贈,這是與繼承的重要差異。

另外,遺贈的執行通常需要遺囑執行人協助。如果沒有指定執行人,繼承人或利害關係人可以聲請法院指定。這個程序可能會延長遺贈的實際執行時間。

如何正確執行遺贈程序

想要順利完成遺贈,必須了解完整的執行程序和相關注意事項。在法律上,遺贈必須符合遺囑的法定形式才能具有效力。遺贈可以包括各種類型的財產,例如現金、房地產、股票或其他有價值的物品。

遺贈人可以指定一個或多個受遺贈人,這些受遺贈人可以是個人、機構,甚至是尚未出生的胎兒。整個執行程序涉及多個重要環節,每個步驟都需要謹慎處理。

(一)遺囑書寫的注意事項

遺囑書寫是遺贈程序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環節。遺囑必須清楚載明遺贈人的身分資料,包括姓名、身分證字號和住址。內容要具體明確,詳細說明要遺贈的財產種類、數量或價值。

遺囑中必須明確指定受遺贈人的身分和聯絡方式。如果是遺贈給法人機構,需要載明機構的正式名稱和地址。遺囑書寫時要使用清楚易懂的文字,避免模糊不清的表達方式。

日期和簽名是不可缺少的要素。遺囑必須註明書寫的年月日,並由遺囑人親自簽名。如果遺囑人無法書寫,可以按指印代替簽名,但需要有適當的證明。

(二)見證人的資格

不同類型的遺囑對見證人有不同的要求。代筆遺囑需要三人以上的見證人在場,其中一人負責筆記遺囑內容。口授遺囑在一般情況下需要兩人以上見證人,緊急情況下也需要兩人以上見證人在場。

見證人必須具備完全行為能力,年滿二十歲且精神狀態正常。受遺贈人及其配偶、直系親屬不能擔任見證人。遺囑執行人及其配偶、直系親屬也不得擔任見證人。

見證人在遺囑作成時必須全程在場,並且要在遺囑上簽名。所有見證人都要能夠證明遺囑作成的過程和遺囑人的意思表示真實。

(三)遺贈執行的實務流程

遺贈的實務執行程序從遺囑人過世後開始啟動。首先要向法院聲請遺囑認證,確認遺囑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接著進行遺產清查,確定遺贈財產的實際狀況和價值。

如果遺囑中有指定遺囑執行人,由執行人負責處理遺贈事務。沒有指定執行人時,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可以向法院聲請指定。執行人要通知所有相關人員,包括繼承人和受遺贈人。

最後階段是財產移轉和登記。不動產需要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股票等有價證券要辦理過戶手續。整個流程通常需要數個月的時間,具體期間視財產複雜程度而定。

遺贈常見問題與風險防範

了解遺贈常見問題與防範措施,能有效避免家庭糾紛和法律爭議。在實際執行遺贈時,經常會遇到繼承人提出異議或遺贈無效等情況。這些法律風險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可能導致長期的家庭紛爭。

提前認識這些潛在問題,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是確保遺贈順利執行的重要關鍵。無論是遺囑人還是受遺贈人,都應該對可能面臨的挑戰有充分的準備。

(一)遺贈給朋友的可行性與限制

在台灣的法律制度下,遺贈給朋友確實是被允許的,但存在一些重要限制。許多人希望能將部分財產留給生前關係密切的朋友,這種朋友遺贈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然而,在規劃此類遺贈時,必須特別注意家族成員的權益保護。台灣民法設有完善的制度來平衡遺贈人的意願與法定繼承人的權益。

法律上的可行性分析

從法律角度來看,朋友遺贈完全符合民法規定。遺贈人有權在遺囑中指定將財產贈與任何人,包括非親屬關係的朋友。這種安排不受血緣關係限制。

民法並未禁止將財產遺贈給朋友,只要遺囑符合法定要件即可生效。重要的是,遺贈人必須在立遺囑時具備完全的行為能力,且遺囑內容必須明確表達其真實意願。

不過,雖然法律允許此類遺贈,但繼承權的保護機制仍會發揮作用。法定繼承人的基本權益受到法律保障,這就涉及到特留分制度的運作。

特留分的限制影響

特留分是台灣民法為保護法定繼承人而設立的強制性規定。當遺贈數額過大,侵害到繼承人的特留分時,受影響的繼承人可向法院請求扣減超出部分。

具體而言,如果遺贈給朋友的財產價值超過了法定繼承人的特留分,那麼這部分超額遺贈將面臨被扣減的風險。法定繼承人有權在知悉遺贈內容後,依法提出扣減請求。

因此,在規劃朋友遺贈時,建議先計算各繼承人的特留分比例,確保遺贈金額不會侵害到家人的法定權益。這樣既能實現遺贈意願,也能避免日後的法律爭議,維護家庭和諧。

(二)繼承人異議的處理

當法定繼承人對遺贈提出異議時,異議處理需要採用合適的解決方式。最常見的異議原因包括認為遺贈侵害特留分,或質疑遺囑的真實性。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應該嘗試透過協商方式解決分歧。

如果協商無法達成共識,可以考慮申請調解程序。調解具有較低的成本和時間優勢,同時能維持家庭關係的和諧。當調解也無法解決遺贈糾紛時,最後才會進入訴訟程序。

在處理繼承人異議時,建議保留完整的證據資料。這包括遺囑的原始文件、見證人證詞,以及遺囑人當時的精神狀態證明。充分的證據能夠有效支持遺贈的合法性。

(三)遺贈無效的常見原因

遺贈無效的情況主要分為兩大類:不符合遺贈要件導致無效,以及受遺贈人拋棄遺贈。當遺贈無效或被拋棄時,該財產會回歸為遺產,由法定繼承人繼承。這種轉換過程需要特別注意相關的法律風險。

最常見的無效原因包括遺囑格式不符合法定要求。例如自書遺囑沒有親自書寫全文,或者代筆遺囑缺少足夠的見證人。見證人不符合資格也是導致遺贈無效的重要因素。

另一個重要的無效原因是侵害繼承人的特留分。如果遺贈的財產超過可自由處分的範圍,繼承人可以請求法院宣告部分遺贈無效。受遺贈人在遺囑發生效力前死亡,該遺贈也不會產生效力。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建議在制作遺囑時諮詢專業法律人士。透過專業指導,可以確保遺囑符合所有法定要件,並有效預防未來可能產生的遺贈糾紛。定期檢視和更新遺囑內容,也是維護遺贈效力的重要措施。

(四)規劃遺贈前的重要考量事項

進行遺贈規劃時,您需要仔細評估自身的財產狀況與家庭關係。立遺囑人必須考慮特留分的存在,不能將超出特留分範圍的財產遺贈給特定對象。這樣既能尊重您的意願,又能保障法定繼承人的基本權益。

在制定財產規劃之前,建議您先盤點所有資產,包括不動產、存款、股票等。同時要考慮可能的稅務影響,避免因為遺贈安排而增加不必要的稅務負擔。

家庭成員的感受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如果您打算遺贈給朋友或其他非親屬,建議事先與家人溝通,減少日後可能產生的爭議。

遺贈的設立和執行必須謹慎,確保其合法性並符合您的真實意願。建議您在進行遺贈規劃時,主動尋求專業的法律諮詢。專業律師能幫助您檢視遺囑內容的合法性,確保遺贈安排既符合個人意願,又不會產生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免費法律諮詢

最值得擁有的專業法律團隊!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立即進行免費諮詢,讓喆律為您取得最佳利益!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

最新文章

免費
諮詢

logo

聯絡我們

*如需預約諮詢,請加入喆律官方帳號由專人為您服務。

02-2760-6180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三信大樓)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