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律師

雷皓明律師

2024-12-17發佈

喆律法律事務所是由前新北、台中地院法官、前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和超過50名專業律師所組成的團隊,於全台設有6間分所,是您處理法律爭議的首選。

正當防衛的界線怎麼判斷?律師:三要件缺一不可!

正當防衛的界線怎麼判斷?律師:三要件缺一不可!
quotationmark image

在面對不法侵害時,我們可能會本能地採取防衛行為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權利。然而,並非所有的防衛行為都能被視為正當防衛而免除刑責。瞭解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區別,有助於我們在面臨危險時做出明智的判斷和反應。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正當防衛的定義、三要件的內涵,以及如何避免防衛行為過當的問題。

quotationmark image

何謂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在面臨現時不法侵害時,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權利,所採取的必要防衛行為。當國家公權力無法及時介入保護民眾時,法律允許民眾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自力救濟,以維護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正當防衛並非無限制的權利。若防衛行為超出必要範圍,或與侵害行為失衡,可能會被視為防衛過當,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在面臨危險時,民眾應該審慎評估情況,盡可能尋求其他解決方式,如報警或撤離現場,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或糾紛。

(一)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法律依據

在台灣,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法律依據是刑法第23條。這條法律規定了在特定情況下,個人可以採取行動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權利,而不會受到懲罰。然而,如果防衛行為超出必要範圍,就可能構成防衛過當,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刑法第23條,對現在不法侵害而為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的行為,可以阻卻違法,不予處罰。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的行為符合正當防衛的要件,那麼即使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也不會被認定為犯罪。正當防衛可以有效地避免刑責,保護個人的合法權益。

但是,如果防衛行為過當,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就不能完全阻卻違法。防衛過當仍然具有違法性,但是根據具體情況,法律允許減免刑罰。這體現了法律對正當防衛的支持,同時也對過度防衛行為進行了一定的限制。

綜上所述,刑法第23條為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對於符合正當防衛要件的行為,法律予以肯定和保護,可以阻卻違法,避免刑事責任。但對於過當的防衛行為,法律也設置了一定的限制,視情節輕重給予減輕或免除處罰。這體現了法律在保護公民權益與維護社會秩序之間的平衡。

(二)正當防衛的三要件

要成立正當防衛,必須符合三項防衛要件。首先,要有現在不法侵害存在;其次,防衛行為是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權利;最後,防衛手段要合乎必要性與相當性。這三個要件缺一不可,才能成立正當防衛。

現在不法侵害

所謂現在不法侵害,是指侵害行為已經開始或正在進行中,具有急迫性。如果侵害行為已經結束,就不符合現在不法侵害的要件。例如,小偷已經偷走財物並逃離現場,這時再對小偷使用防衛手段,就不算正當防衛。

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

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權利,例如生命、身體、自由、財產等。如果防衛行為並非為了權利保護,而是出於報復或懲罰,就不符合正當防衛的要件。

防衛行為的必要性與相當性

防衛手段必須符合必要性,也就是能有效制止侵害,且對侵害人造成的傷害最小。

如何避免防衛過當?

防衛過當

當面臨危險情況時,我們往往會本能地想要保護自己或他人的安全。然而,在自我保護的過程中,也需要謹慎行事,避免防衛行為過當而觸法。以下是一些避免防衛過當的方法:

(一)避免正面衝突

遇到威脅時,首要目標應該是確保自身安全,儘可能避免與歹徒正面衝突。若情況允許,可以嘗試與對方保持距離,或尋找安全的地方躲避。通過冷靜應對,我們可以降低自己受傷或造成過度傷害的風險。

(二)即時報警處理

在危急時刻,即時通報警方是最明智的選擇。警察受過專業訓練,能夠更有效地處理危險情況。我們可以利用手機或附近的求助設施,儘快聯繫警方,尋求他們的協助。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現場證據,以便警方調查。

如果不得不採取防衛行為,也應注意避免過度傷害侵害者。防衛的目的是制止犯罪行為,而非報復或懲罰。使用適當的防衛手段,控制防衛力度,可以減少法律風險。以下是一些避免過當防衛的建議:

防衛方式注意事項
徒手制服避免打擊要害部位,如頭部、頸部等
使用防身器材選擇合法的防身用品,如胡椒噴霧等
利用環境巧妙利用周圍物品,如投擲物品轉移注意力
總之,在面對危險時,我們應以自我保護為首要考量,儘量避免過度傷害他人。冷靜應對,及時通報警方,才是最安全合法的做法。透過提高防衛意識,學習正確的防衛技巧,我們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防衛過當要賠錢嗎?

正當防衛行為若符合法律規定,通常不構成過失侵權行為,無須負擔民事賠償責任。然而,若防衛行為超出必要程度,造成加害人生命、身體或財產上的損害,仍有可能須依民法規定負擔損害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第195條,不法侵害他人之生命而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得向加害人請求相當之精神慰撫金。此外,民法第184條也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舉例來說,若防衛行為已達到制止加害人的目的,卻仍持續攻擊導致加害人死亡,即有可能構成防衛過當,須對被害人家屬負擔精神慰撫金及其他損害賠償責任。反之,若防衛行為合乎比例原則,未逾越必要程度,通常可阻卻民事侵權行為之成立。

綜上所述,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的判斷,須視個案中防衛行為是否符合正當防衛要件而定。一旦逾越正當防衛的界線,侵害他人生命法益,仍可能須負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正當防衛的實際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歹徒的攻擊或侵害,此時該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呢?讓我們來看看兩個實際案例,了解正當防衛的界線。

(一)台南縣蜜鄰超商搶案

2015年,台南縣一家蜜鄰超商發生搶劫案。一名持刀歹徒進入店內行搶,店員為了保護自己和顧客的安全,奮力與搶匪搏鬥,最終成功制伏歹徒,但不幸導致歹徒死亡。警方調查後,認定店員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無須負擔刑事責任。此案例顯示,在面臨生命威脅時,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適度的防衛行為是合法的。

(二)民宅竊賊遭屋主制伏致死案

另一個案例發生在2018年,一名竊賊深夜潛入民宅行竊,被屋主發現後,屋主為了保護家人安全,與竊賊發生肢體衝突,導致竊賊昏迷不治。雖然屋主的防衛行為造成竊賊死亡,但警方調查後,認為屋主的行為尚未超出防衛必要的程度,可能符合正當防衛。此案例提醒我們,在面對竊盜等犯罪行為時,適度的防衛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不要過當,以免觸法。

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正當防衛的認定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現在不法侵害的 存在、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的目的,以及防衛行為的必要性與相當性。在遇到危險時,我們要冷靜判斷,儘可能避免正面衝突,並及時報警尋求協助。同時,也要明白正當防衛的界線,避免防衛過當而觸法。

正當防衛是保障人民自我保護的合法權利,但也應該明確劃定正當防衛界限,避免濫用這項權利。面對不法侵害時,民眾應該冷靜判斷情勢的急迫性和危險性,權衡防衛手段是否符合必要性和相當性原則,儘量避免造成過當傷害。

每個人在行使正當防衛權時,都應該秉持理性與克制的態度,遵守比例原則,不過度使用暴力。唯有在維護個人權益的同時,也兼顧社會秩序與公共利益,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總而言之,正當防衛是一項重要的權利,但絕非濫用暴力的藉口。民眾應該提高法律意識,以理性、冷靜的方式抗辱,勇敢捍衛自身權益,同時也要尊重他人、守法重紀,共同維護社會的安全與正義。

免費法律諮詢

最值得擁有的專業法律團隊!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立即進行免費諮詢,讓喆律為您取得最佳利益!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

最新文章

免費
諮詢

logo

聯絡我們

02-2760-6180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三信大樓)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