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律師

雷皓明律師

2025-08-12發佈

喆律法律事務所是由前新北、台中地院法官、前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和超過60名專業律師所組成的團隊,於全台設有6間分所,是您處理法律爭議的首選。

雙重國籍有違法嗎?台灣接受雙重國籍嗎?律師解釋給你聽!

雙重國籍有違法嗎?台灣接受雙重國籍嗎?律師解釋給你聽!
quotationmark image

根據我國國籍法的規定,台灣並未明文許可雙重國籍的存在。不過,法律採取「屬人主義」原則,讓在海外出生的台灣人子女能夠取得我國國籍。這種做法實際上形成了許多雙重國籍的情況。本文將從專業律師的角度,為您詳細解析台灣對於雙重國籍的法律規範,幫助您了解相關法規,並提供實用的建議。

quotationmark image

什麼是雙重國籍?基本概念與定義說明

什麼是雙重國籍?這是許多台灣民眾經常詢問的重要法律問題。隨著全球化發展,越來越多人因為工作、教育或家庭因素而需要了解雙重國籍的相關規定。

簡單來說,雙重國籍是指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以上國家的公民身份。這種情況可能因為出生地、血統關係或歸化程序而產生。對於許多持有台灣國籍的民眾而言,了解這個概念對於未來的生活規劃相當重要。

(一)法律層面的明確界定

從法律角度來看,雙重國籍涉及複雜的公民身份認定問題。當一個人被兩個或多個國家同時承認為公民時,就形成了雙重國籍的法律狀態。

這種身份認定通常基於兩個主要原則:出生地主義和血統主義。出生地主義是指依據出生地點取得國籍,而血統主義則是依據父母的國籍來決定。當這兩個原則同時適用時,就可能產生雙重國籍的情況。

對於想要透過歸化取得其他國家公民身份的台灣國籍持有者來說,了解目標國家的國籍法規定是必要的第一步。

(二)國際法框架下的規範原則

國際法對雙重國籍有著明確的規範框架。根據1930年海牙國籍法公約,國籍法建立了四大重要原則。

這四大原則包括:國籍必有原則、國籍單一原則、國籍自由原則和國籍主權原則。其中,國籍單一原則特別重要,因為它反映了國際社會希望避免雙重國籍造成權利義務衝突的考量。

然而,現實情況往往比理想複雜。許多國家在實務上仍然接受或容忍雙重國籍的存在,這使得國籍單一原則在實際應用上面臨挑戰。

(三)常見的取得方式與情況

雙重國籍的產生方式多樣化,以下表格整理了最常見的幾種情況:

取得方式具體情況適用對象法律基礎
出生取得父母分屬不同國籍新生兒血統主義
出生取得在採出生地主義國家出生新生兒出生地主義
歸化取得申請他國公民身份成年申請人歸化法規
婚姻關係與外國人結婚配偶婚姻法規

對於台灣國籍持有者而言,最常見的情況是透過歸化程序取得其他國家的公民身份。這種方式需要符合目標國家的特定條件,包括居住年限、語言能力和品格要求等。

另一個常見情況是子女因為父母國籍不同而自動取得雙重國籍。這種情況在國際婚姻日益普遍的今天變得更加常見。

台灣雙重國籍法律規範完整解析

台灣的雙重國籍政策在2016年國籍法修正後出現重大變化,為特定人才開啟新的可能。這項法律調整反映了政府在人才競爭與國家安全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了解這些法律規範對於計劃申請或已持有雙重國籍的民眾來說至關重要。

我國因考量國家資源有限,對外國人歸化一向以單一國籍為原則,雙重國籍為例外。然而,隨著全球化趨勢和人才競爭加劇,政府逐漸調整相關政策。這種轉變體現在具體的法律條文修正上。

(一)核心法條與重要規定

國籍法第2條明確規定了台灣國籍的取得方式,採用屬人主義原則。根據此條文,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者,其子女自動取得中華民國國籍。這項規定為許多海外出生的華人子女提供了雙重國籍的可能性。

第9條則規範了歸化的基本條件。申請歸化者通常需要放棄國籍,但法律也提供了例外情況。這些例外條款成為雙重國籍政策的重要突破口。

國籍法第20條涉及公職限制的相關規定。持有雙重國籍者在擔任特定公職時面臨限制,這反映了政府對國家安全的考量。

法條編號主要內容雙重國籍相關性實際影響
第2條屬人主義國籍取得高度相關海外出生子女可能擁有雙重國籍
第9條歸化基本條件中度相關一般情況需放棄國籍
第20條公職任用限制高度相關雙重國籍者面臨公職限制
第20條第二項特殊人才例外規定極高相關高級專業人才可保留原國籍

(二)政府政策演進與立場

2016年12月21日國籍法修正後,有殊勳者或高級專業人才歸化國籍不用放棄國籍。這項重大政策轉變標誌著台灣對人才吸引策略的調整。政府認知到在全球人才競爭中,過於嚴格的單一國籍要求可能阻礙優秀人才的引進。

內政部作為主管機關,對於雙重國籍政策採取謹慎開放的態度。政府強調這項政策主要針對能為國家帶來重大貢獻的特殊人才。同時也明確表示,一般民眾的歸化申請仍需遵循傳統的單一國籍原則。

在公職限制方面,政府維持嚴格的立場。持有雙重國籍者不得擔任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院長等重要職務。這項規定反映了政府對國家安全和政治忠誠度的重視。

(三)法律條文實際執行情況

在實際執行層面,相關部門對於雙重國籍案件採取個案審查的方式。申請者需要提供詳細的資格證明文件,證明其符合高級專業人才或有殊勳者的標準。審查過程通常較為嚴格且耗時。

對於已持有雙重國籍的民眾,政府要求其在特定情況下做出選擇。例如,當面臨兵役義務或申請特定公職限制職位時,可能需要考慮是否放棄國籍。

法律條文的解釋權歸屬於相關主管機關。在實務上,內政部戶政司負責國籍事務的具體執行。民眾如有疑問,可向戶政事務所或直接聯繫內政部尋求官方解釋。

這些法律規範的實際應用顯示,台灣正在逐步建立更加靈活的國籍政策框架。同時也保持對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的必要考量。

(四)雙重國籍可能面臨的法律限制與潛在風險

雖然雙重國籍帶來許多便利,但持有雙重國籍者也必須面對一些法律限制和潛在風險。這些限制主要源於國家對於公民忠誠度的考量。了解這些規定有助於雙重國籍者做好充分準備,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困擾。

在台灣,雙重國籍者需要特別注意就業、旅行和法律適用等方面的限制。這些規定雖然可能造成不便,但都有其法理基礎和實務考量。 台灣雙重國籍

就業限制與公職任用規定

國籍法第20條明確規定了雙重國籍者在擔任公職方面的限制。學者指出,國籍為「永結忠誠」之產物,國籍與忠誠具有不可分離的關係。雙重國籍人士往往令人對其忠誠對象有所疑慮,為避免執行公務時發生偏差,因此限制其擔任公職。

具體的限制職位包括:

  • 總統、副總統及五院院長等憲政職位
  • 立法委員、直轄市長、縣市長等民選公職
  • 軍職、警職及涉及國家安全的重要職務
  • 司法官、檢察官等司法職位

不過,一般公務員職位和私人企業工作則不受此限制。雙重國籍者仍可在教育、醫療、商業等領域正常就業。

國際旅行與護照使用注意事項

雙重國籍者在國際旅行時需要格外謹慎護照的使用。基本原則是出入境時應使用同一本護照,避免在海關產生身份認定問題。

重要的使用規則包括:

  • 入境台灣時必須使用中華民國護照
  • 前往第三國時可選擇較便利的護照
  • 避免在同一趟旅程中混用不同護照
  • 務必確認目的地國家對雙重國籍的政策

此外,某些國家可能要求雙重國籍者在入境時聲明主要國籍。建議出國前先了解相關規定,避免在機場遇到困擾。

法律衝突時的處理原則

當兩國法律產生衝突時,雙重國籍者面臨的風險相對較高。處理這類問題需要遵循明確的原則,以降低法律風險。

屬地主義是最重要的處理原則。在台灣境內時,主要適用中華民國法律;在外國境內時,則需遵守當地法規。這個原則有助於避免大部分的法律衝突問題。

面對複雜的法律衝突時,建議採取以下步驟:

  • 及時尋求專業法律諮詢
  • 主動向相關機關說明情況
  • 保留完整的證據和文件
  • 必要時考慮放棄其中一國國籍

雖然這些限制可能帶來不便,但透過妥善規劃和專業諮詢,大多數問題都能獲得妥善解決。重要的是要誠實面對這些風險,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評估。

(五)持有雙重國籍者在台灣的權利與義務

持有雙重國籍的民眾在台灣享有的權利義務範圍,是許多人關心的重要議題。雙重國籍者在台灣的法律地位基本上與一般國民相同,但在某些特定領域仍有需要注意的規範。

根據我國法律制度,雙重國籍者享有完整的公民權利保障。同時也需要履行相對應的法律義務,包括最重要的兵役與稅務責任。這些規定的設計目的是確保國家安全與社會公平,同時保障每位國民的基本權益。

公民權利的完整行使範圍

雙重國籍者在台灣享有與一般國民相同的完整公民權利。這包括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可以參與各級政府選舉投票。社會福利方面,同樣享有健保、勞保等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保障。

在教育權利上,雙重國籍者的子女可以就讀公立學校,享受國民教育的完整權益。財產權方面,可以在台灣自由購買不動產,不受外國人投資限制。

工作權利也受到完整保障,可以在台灣自由就業或創業。不過在特定公職領域可能有額外限制,這部分需要個別了解相關規定。

兵役義務與相關法律規定

男性雙重國籍者的兵役義務是最重要的法律責任之一。根據兵役法規定,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男性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即使同時擁有外國國籍,這項義務依然存在。

不過法律也提供了一些彈性規定。如果在國外長期居留並符合特定條件,可以申請緩徵或免役。具體條件包括在國外連續居住滿一定年限,或有特殊專業需求等情況。

申請兵役相關手續時,建議及早向戶籍所在地的區公所或兵役課諮詢。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專業建議能幫助您了解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稅務義務與申報責任

雙重國籍者的稅務義務相對複雜,需要特別注意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稅法規定。在台灣有所得的情況下,必須依法申報綜合所得稅。海外所得部分也有相關申報規定需要遵守。

台灣採用屬人兼屬地主義的課稅原則。這意味著不論所得來源地在哪裡,都可能需要在台灣申報。不過也有一些免稅額度與扣除額可以運用。

稅務項目申報義務注意事項相關法規
國內所得必須申報包含薪資、投資收益等所得稅法
海外所得超過門檻需申報年度超過100萬元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財產交易依規定申報不動產、股票等交易所得稅法相關條文
贈與稅超過免稅額需申報每年244萬元免稅額遺產及贈與稅法

建議雙重國籍者定期諮詢稅務專業人士,確保完全符合法律規定。妥善的稅務規劃不僅能避免法律風險,也能合法節省稅務負擔。記住,誠實申報是每位國民的基本義務,也是維護國家財政的重要責任。

取得雙重國籍的合法途徑與申請條件

想要擁有雙重國籍身份,必須先了解各種合法的申請管道和條件。台灣的國籍法提供了明確的規範,讓符合資格的民眾能夠透過正當程序取得雙重國籍。每種申請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條件和程序,申請人需要仔細評估自身情況來選擇最適合的途徑。

(一)出生取得雙重國籍的情況

根據國籍法第2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只要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即屬中華民國國籍。這是最常見的雙重國籍取得方式,無論子女在哪個國家出生,都能自動獲得台灣國籍。

許多海外台商或移民家庭的子女,因為在外國出生而同時擁有出生地國籍和台灣國籍。這些孩子長大後需要注意兵役義務的相關規定,男性國民通常需要履行兵役或申請替代役。

出生取得雙重國籍的民眾,可以同時申請台灣和外國的護照。不過在國際旅行時,需要注意各國對雙重國籍者的入境規定,選擇適當的護照進行通關。

(二)歸化取得雙重國籍的程序

一般外國人想要歸化取得台灣國籍,傳統上需要先放棄原有國籍。但是105年「國籍法」修正後,情況有了重大改變。符合特定條件的申請人可以在保留原國籍的情況下,同時取得台灣國籍。

歸化程序包括居住年限的要求、語言能力測試、品行調查等步驟。申請人需要提供完整的文件資料,包括無犯罪紀錄證明、健康檢查報告等。整個程序通常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審核。

成功歸化後,新國民同樣需要了解相關的權利義務。男性歸化國民如果符合年齡條件,也可能面臨兵役義務的問題,需要依法處理相關手續。

(三)特殊身份申請資格與條件

2016年法律修正後,台灣對於高級專業人才和有特殊貢獻者開放了更寬鬆的歸化條件。以科技、經濟、教育、文化藝術、體育及其他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歸化者,目前已有50位成功取得台灣國籍。

這些特殊身份的申請條件包括:

  • 在專業領域有卓越成就或特殊貢獻
  • 對台灣社會、經濟發展有重大助益
  • 具備相關的學歷或專業證照
  • 通過政府相關部門的審核認定

特殊身份申請者的優勢在於可以免除部分居住年限要求,審核程序也相對簡化。這些申請人取得台灣國籍後,可以申請台灣護照,享有完整的公民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透過特殊身份取得國籍的人士,仍需要遵守台灣的法律規定。如果是男性且符合年齡條件,同樣需要處理兵役義務相關事宜,或申請相應的免役或替代役。

無論透過哪種方式取得雙重國籍,申請人都應該詳細了解相關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建議在申請前諮詢專業律師或相關機構,確保申請程序順利進行並避免日後的法律問題。

放棄國籍的完整程序與重要考量

國籍的放棄並非簡單的行政程序,而是需要謹慎評估各種因素的重要決策。許多雙重國籍持有者在人生不同階段會考慮這個選項。無論是基於工作需求、家庭規劃或個人偏好,放棄國籍都會對未來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這個決定通常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在開始任何申請程序之前,充分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和潛在後果至關重要。

(一)法定申請流程與必備文件

放棄台灣國籍需要遵循嚴格的法定程序。申請人必須年滿二十歲且具備完全行為能力。首先要準備完整的申請文件,包括國籍喪失申請書、戶籍謄本、護照影本等基本資料。

申請過程中還需要提供已取得外國國籍的證明文件。這些文件必須經過適當的認證程序。申請人也要繳交相關規費,並可能需要接受面談。

整個法定程序通常需要三到六個月的處理時間。期間內政部會進行詳細審查。申請人應保持耐心並配合提供任何額外要求的資料。

(二)各國規定差異與注意要點

放棄外國國籍的程序因國家而異。美國公民需要在領事館進行正式宣誓放棄。日本則要求提交國籍離脫申請書給法務局。歐盟各國的規定也不盡相同。

某些國家不允許公民主動放棄國籍。另一些國家則設有嚴格的條件限制。申請前務必向該國相關機構確認具體要求和程序。

處理時間也有很大差異。有些國家可在數週內完成,其他國家可能需要數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提早規劃是成功完成程序的關鍵。

(三)決策前的關鍵評估要素

放棄國籍前必須仔細評估多項關鍵因素。首先考慮居留權的影響。失去某國國籍可能影響在該國的長期居留資格。工作權利也是重要考量,特定職業或政府職位可能有國籍限制。

子女教育是另一個重要面向。國籍變更可能影響子女的就學權利和學費標準。退休規劃同樣不容忽視,因為社會保險和退休金給付通常與國籍身份相關。

稅務義務的變化也需要深入了解。某些國家對前公民仍有特定的稅務要求。遺產繼承和財產處分的法律規定也可能因國籍變更而受影響。

最後要考慮家庭因素。如果配偶或子女持有不同國籍,放棄決定可能影響整個家庭的生活安排。建議在做出最終決定前,諮詢專業律師獲得個人化建議。

記住這個決定的重要性和通常的不可逆性。充分的準備和深思熟慮將幫助您做出最適合自己情況的選擇。

免費法律諮詢

最值得擁有的專業法律團隊!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立即進行免費諮詢,讓喆律為您取得最佳利益!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

最新文章

免費
諮詢

logo

聯絡我們

*如需預約諮詢,請加入喆律官方帳號由專人為您服務。

02-2760-6180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三信大樓)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