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律師

雷皓明律師

2024-06-14更新2023-05-09發佈

喆律法律事務所是由前新北、台中地院法官、前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和超過50名專業律師所組成的團隊,於全台設有6間分所,是您處理法律爭議的首選。

im.B詐騙事件揭秘:以為是完美投資,結果卻是大騙局!

im.B詐騙事件揭秘:以為是完美投資,結果卻是大騙局!
quotationmark image

最近,最受矚目的詐騙投資案非屬im.B詐騙莫屬。im.B平台近期被爆出所出售的債權95%都是假債權,投資人不但拿不到當初投資約定的利息,連本金也拿不回,目前有上千人受害,受詐騙金額高達25億。

quotationmark image

【以為是完美投資,結果卻是大騙局!?】

最近,最受矚目的詐騙投資案非屬im.B詐騙莫屬。im.B平台近期被爆出所出售的債權95%都是假債權,投資人不但拿不到當初投資約定的利息,連本金也拿不回,目前有上千人受害,受詐騙金額高達25億。

究竟im.B經營的業務是什麼?他們是用什麼來詐騙、吸金的主導這一切的人會受什麼處罰?讓本篇娓娓道來。

【im.B平台怎麼運作?被說是詐騙是怎麼回事?】

在了解im.B的手法前,要先了解原先經營的業務模式。

im.B是一個P2P的借貸平台,也就是im.B並不是借款的人,而是去媒合「借款人(要借錢的人)」跟「貸與人(把錢借出去的人」),而im.B的營運方式,就是需要借錢的人,可以透過im.B平台去媒合貸與人,貸與人與借款人成立借貸契約後會取得借款債權,im.B平台會協助貸與人把借款債權出售,讓想投資的人來買這個債權,一起分散錢借出去的風險,並且標榜購買這些債權的人,可以獲得3-5%之利息,而借款人也因此可以借到需要的資金。

當上面所說的都是正常運作時,也就是說平台真的有媒合人借錢,而取得債權轉售給不特定的投資人,最終借款人有把錢跟利息還回來,不論是貸與人、投資人都可以因此獲得當初借款人所借款的本金以及利息,而平台則也可以藉此賺取手續費、媒合費等報酬。聽起來是一個所有人都可以達成自己利益的美好金錢操作,但是近期發生的事,就是im.B平台上讓投資人購買的債權有95%都是假的,平台根本沒有媒合借貸雙方,就自己創造出假的債權吸引投資人投資,以此來吸取投資人的金錢投入。因此可以發現這次主張被平台詐欺的受害者,並不是借錢的人也不是借款人,而是拿錢去投資平台上債權,想要藉此收取利息獲利的投資人。

而一開始之所以不會爆發,是因為平台將後面投資人投入的錢,去支付前面投資人的利息或甚至是本金,讓受騙的人以為,上面所說的運作方式,真的有在運作,吸引原先投資人或新投資人把金錢投入,但到後面開始沒有人投資或是需要付的利息、本金越來越多,主導人付不出來或是不想付已經捲款潛逃時,虛假的騙局就會才會揭開,而這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龐氏騙局」。

【im.B平台的行為,可以用什麼法規處罰呢?】

接下來讓我們來分析,im.B平台的行為可能犯了什麼罪?

第一個最有可能的就是刑法第339條的詐欺罪,也就是主導這一切的人,為了自己或是第三人的不法所有,用上面提到的「龐氏騙局」詐術來騙取投資人的錢。如果這個成立的話,會被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至於另外一個有可能成立的,則是銀行法的29條、29條之1,而29條之1是所謂的「非法吸金」。這兩條銀行法合起來看,主要是在規定,只有銀行可以做「存款」等業務,但當有不肖之人(不是銀行),向社會大眾說只要借錢、投資、加入當股東或是其他名義,就可以賺取高額的利息或是紅利,來吸引社會大眾將金錢投入,就會被認為是銀行「收款」的行為,而違反銀行法。

而法院在認定有沒有觸犯29條之1時,主要會將重點放在,當初所說的利息、或是紅利有沒有「顯不相當」,也就是用當時的經濟社會狀況,去判斷所說要給的利息會不會太誇張,而超乎一般的借貸、投資。不過也有人認為「顯不相當」非常抽象,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因此判斷的重點應該是:只要這個不肖之人,實際上根本沒有要跟社會大眾借錢、或是把這些錢用來投資,也就是當初那些吸引大眾拿錢出來的說法都是假的,目的只是要吸取的金錢而已,那這樣就會成立銀行法29條之1的「非法吸金」。

回到im.B的行為,平台當初就是以投資、買賣債權當作名義,吸引投資人把資金大量投入,以此吸收大量的金錢,即便當初標榜的利息可能只有3-5%(或許沒有「顯不相當」),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債權存在,吸引的名義就只是假象,目的只是要吸收大量資金而已,就有可能成立上面所說的「非法吸金」,而依照銀行法,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當吸收的金額超過一億以上,則會被處罰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總歸來說,im.B的行為可能會成立刑法的「詐欺罪」和銀行法的「非法吸金」。

【小心投資,隨時注意自己的投資是否有貓膩!】

最近的事件,真的讓很多人血本無歸,以為長年積蓄可以藉由投資而賺取更多利益,但最終卻是一個大騙局。雖然有時候即便是小心翼翼,都防不慎防,但還是有必要隨時注意自己投資的東西是不是怪怪的,避免辛苦賺來的錢,被不肖之人全部騙光光。

全國法規資料庫: 刑法第339條:https://reurl.cc/6NoaLZ 銀行法第29條:https://reurl.cc/9Ver1Y 銀行法第29條-1:https://reurl.cc/a1O919

新聞來源: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784995?mode=whole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

最新文章


logo

聯絡我們

02-2760-6180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三信大樓)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