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律師

雷皓明律師

2024-10-30發佈

喆律法律事務所是由前新北、台中地院法官、前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和超過50名專業律師所組成的團隊,於全台設有6間分所,是您處理法律爭議的首選。

損害賠償範圍多大?求償金額要怎麼計算?律師來教你!

損害賠償範圍多大?求償金額要怎麼計算?律師來教你!
quotationmark image

當我們遭受他人不法侵害時,在損害的範圍內,可以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損害賠償是指權利人因受到侵害而享有要求加害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權利。不過,究竟什麼樣的情況才符合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呢?損害賠償的範圍又包括哪些項目?該如何計算損害賠償金額?本文將由專業律師帶你一一了解損害賠償的定義、原則及計算方法,讓你清楚掌握請求賠償的關鍵重點。

quotationmark image

損害賠償的定義與構成要件

損害賠償是民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為受害人提供了一個尋求救濟的途徑。當權利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法律賦予其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以彌補其所遭受的損失。然而,並非所有的損害都能獲得賠償,必須符合一定的構成要件,才能成立損害賠償請求權。

(一)什麼是損害賠償?

損害賠償是指因權利受到侵害而產生的救濟方式,旨在填補權利人所受的損失。根據民法第184條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換言之,當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行為造成他人權利受損時,即應負擔損害賠償責任,以回復受害人的原狀或給予相當的金錢補償。

(二)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

要成立損害賠償請求權,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損害賠償構成要件:

  1. 須有侵權行為:加害人的行為必須是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例如侵害生命、身體、健康、自由、所有權或其他權利。
  2. 權利人受有損害:受害人必須因侵權行為而遭受實際的損失,包括財產上或非財產上的損害。
  3. 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間具有因果關係:加害人的不法行為與權利人所受損害之間,必須有直接或間接的因果關係存在。
  4. 加害人主觀上具有故意或過失:行為人須在主觀上對於自己的行為具有故意或過失,如果屬於無過失責任,則不以故意或過失為必要。

損害賠償的範圍

在民法損害賠償範圍中,可分為財產上的損害與非財產上的損害兩大類。財產上的損害係指因侵權行為或債務不履行而導致的金錢損失,如醫療費用、修繕費用、營業損失等;而非財產上的損害則涉及精神損失賠償,包括因侵害人格法益所生的痛苦、委屈、憂鬱等負面情緒。

(一)財產上的損害

財產上的損害通常較容易計算,法院會依據實際支出的費用或喪失的利益來核定賠償金額。常見的財產損害類型如下:

  • 醫療費用:因侵權行為導致身體受傷所需的診療、住院、藥品等費用。
  • 修繕費用:財物因侵權行為而毀損所需的修理、重置費用。
  • 營業損失:因侵權行為影響正常營業而減少的收入或利潤。
  • 交通費:因就醫或處理事故而增加的交通支出。
  • 其他額外支出:如請假損失、請人照護的費用等。

(二)非財產上的損害

非財產上的損害,又稱為精神損害賠償,係指因侵害人格法益所造成的精神痛苦。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此外,依民法第194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法院在認定精神損失賠償金額時,通常會綜合考量下列因素:

考量因素說明
侵權行為的嚴重程度行為越惡劣,賠償金額越高
損害結果的嚴重性傷害越嚴重,痛苦越大,賠償越多
受害人的身分地位社會地位越高,名譽受損越嚴重
加害人的主觀惡性故意侵害比過失行為應負擔更高賠償
受害人的特殊情況如懷孕婦女、未成年人等弱勢族群

損害賠償的原則

我國民法賠償原則對於損害賠償,以回復原狀為原則,金錢賠償為例外。這意味著,當損害發生時,首要考慮的是如何將受害人的狀況恢復到假設損害未發生時的應有狀態,而非僅僅回復到損害發生前的原有狀態。這一原則體現了損害賠償制度的核心目的,即盡可能地消除損害對受害人造成的不利影響。

依據民法第213條第1項的規定,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約定,否則應以回復原狀作為損害賠償的方法。這一規定強調了損害賠償回復原狀的優先地位,同時也為當事人通過契約約定其他賠償方式留出了空間。在實踐中,法院會根據具體案情,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決定是否適用回復原狀原則。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比較表,說明回復原狀原則和金錢賠償原則的主要區別:

損害賠償原則內容適用情形
回復原狀原則將受害人恢復到假設損害未發生時的應有狀態優先適用,除非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
金錢賠償原則以金錢方式賠償受害人所受損失回復原狀不能實現或不適當時適用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以回復原狀為原則,金錢賠償為例外,但在實務上,金錢賠償仍然是損害賠償的一種重要方式。這是因為在許多情況下,回復原狀可能無法完全實現,或者實現的成本過高,此時就需要採用金錢賠償的方式來補償受害人的損失。總的來說,損害賠償應當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兼顧受害人的利益和加害人的負擔,最大限度地實現損害的填補和糾正。

損害賠償責任的類型

在民法的規範中,損害賠償責任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包括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以及其他特殊類型的損害賠償責任。這些不同類型的損害賠償責任各有其適用的要件和法律效果,對於受害人來說,了解自己所遭受的損害屬於哪一種類型,對於後續的求償行動非常重要。

(一)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責任

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而依民法規定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的行為。常見的侵權行為包括人身侵害、財產侵害、名譽毀損等。

根據民法第184條的規定,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被害人只要證明行為人有故意或過失的不法行為,且造成自己的損害,就可以向加害人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責任

(二)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責任

債務不履行是指債務人不依照債之內容而為給付,包括不履行、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等情形。根據民法第227條的規定,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未依照債之內容為給付者,債權人得請求損害賠償。

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的範圍,除了債務人應履行而未履行的給付利益外,還包括債權人因此所受到的其他損害。

(三)其他特殊類型的損害賠償責任

除了侵權行為和債務不履行之外,民法上還有其他特殊類型的損害賠償責任,例如:

  • 連帶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 使用人、監護人的責任:受僱人或受監護人因執行職務或於監護關係存續中不法侵害他人權利時,使用人或監護人應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 產品責任:商品製造人明知或可得而知其商品有危險,而不為必要之警示,致生他人之損害者,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民法損害賠償責任的類型多元,適用的要件和法律效果各有不同。受害人在遭受損害時,應先釐清自己所受損害的性質和責任類型,再依法向加害人請求相應的損害賠償,以保障自身的權益。

損害賠償金額的計算方法

在確定損害賠償責任成立後,接下來就是要計算具體的損害賠償金額。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主要可分為回復原狀、金錢賠償以及精神慰撫金的計算等三大類型。以下將分別說明之:

(一)回復原狀與金錢賠償

依據民法第214條規定,賠償之損害,是指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亦即,損害賠償的首要目的是讓受害人回到未受損害前的狀態,加害人應負擔回復原狀所需的一切費用。然而,在許多情況下,受害人的損害無法透過回復原狀來彌補,此時就須透過金錢賠償的方式來填補受害人的損失。

民法第215條規定,金錢賠償的範圍是指「價值利益」的賠償,包含交換價值與使用價值,應以市價計算之。例如,受害人的車輛因加害人的過失而毀損,加害人除了要支付修車的費用外,還要賠償受害人在修車期間無法使用該車輛所造成的損失,如租車費等。損害賠償金額的計算應以受害人實際損失為準,避免受害人因此獲得不當利益。

(二)精神慰撫金的計算

除了財產上的損害外,受害人的精神也可能因加害行為而受到創傷,此時可請求加害人給付精神慰撫金。精神慰撫金的認定,法院通常會綜合考量被害人及加害人的身分、地位、職業、經濟狀況、教育程度,以及被害人所受痛苦的程度等因素,適當評估慰撫金的金額。

舉例而言,在醫療糾紛案件中,如果病人因醫師的疏失而導致永久性殘疾,除了醫療費、看護費等財產上損害的賠償外,法院也會衡量病人受傷後生活品質下降的程度、精神上的痛苦等因素,判決醫師或醫院給付相當金額的精神慰撫金,以撫平病人的心理創傷。精神慰撫金的計算雖無一定公式,但仍應本於公平合理的原則,避免過高或過低的賠償金額。

(三)物之損害賠償的計算

依民法第196條規定,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亦即所謂的「交換價值」之價值利益賠償。物之損害賠償的計算方式如下表所示:

損害類型計算方式
全部滅失以物之市價計算損害賠償金額
部分毀損可修復修理費用 + 毀損部分價值減損
部分毀損不可修復以物之市價 × 毀損程度計算損害賠償金額

物之損害賠償計算時,應以受害時的市價為準,如物品已貶值,則以貶值後的價格計算之。此外,如果毀損之物有特殊價值(如古董、藝術品等),且該特殊價值係受害人所重視,加害人也知悉或可得而知時,則損害賠償的範圍除物之交換價值外,尚包括該特殊價值之損失。

(四)影響損害賠償金額的因素

在判定損害賠償金額時,法院會綜合考量多項因素,以期達到公平合理的賠償結果。損害賠償審酌因素包括當事人的身分地位與經濟狀況、加害行為的可責性,以及損害的程度與範圍等。透過全面性的衡量,法院方能做出符合個案實情的裁判。

當事人的身分地位與經濟狀況

法院在審酌相當金額之多寡時,大多必須考量當事人之身分地位、父母子女間的地位關係、經濟情況等等因素。舉例而言,若加害人為高所得者,而受害人為低收入戶,法院可能會適度提高賠償金額,以彰顯社會正義。反之,若雙方經濟條件相當,則賠償金額的認定可能較為平均。

加害行為的可責性

加害行為的可責性高低,也是影響損害賠償金額的重要因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他人損害,其可責性自然高於輕過失。針對惡意加害的情形,法院除判給一般損害賠償外,還可能額外課予懲罰性賠償金,以達嚇阻之效。懲罰性賠償金之多寡,應參照訴訟成本、企業經營者之可責性及其所獲之不法利益進行判斷。

損害的程度與範圍

損害程度的大小與範圍的廣狹,直接關係到損害賠償金額的高低。愈是嚴重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毀損,往往獲得愈高額的賠償。在物之毀損的計算上,法院會傾向於盡量尋求一個客觀標準,例如修復費用。至於精神慰撫金的酌定,則須斟酌受害人的主觀感受、社會地位、名譽受損情形等主客觀因素,以求得合理金額。

請求損害賠償的期限與方式

在請求損害賠償時,當事人必須留意損害賠償期限的規定。依據民法第197條,請求權人於請求權可行使時起,如在5年間不行使,則該請求權消滅。此外,民法第184條規定,被害人對於不法侵害其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或貞操的行為,得請求損害賠償,並得請求回復名譽的適當處分。

然而,如果損害賠償是基於契約關係而產生,則適用債權時效的一般規定,即民法第125條所述的15年期限。當然,如果契約另有約定損害賠償期限,則應優先適用。 在請求損害賠償的方式上,被害人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 向加害人直接請求賠償
  • 透過訴訟或調解程序請求賠償
  • 聲請法院強制執行

如果加害人在收到損害賠償請求後拒絕賠償,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在訴訟過程中,被害人需要舉證證明自己受到的損害以及加害人應承擔的責任。法院會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判決加害人應賠償的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依民法第214條規定,應回復原狀者,如經被害人定相當期限催告後,加害人逾期仍不為回復者,被害人得請求以金錢賠償其損害。這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被害人可以要求加害人回復原狀,而不是單純的金錢賠償。

總之,請求損害賠償時,當事人應注意損害賠償期限的規定,選擇適當的請求方式,並準備充分的證據以支持自己的主張。必要時,尋求法律專業人士的協助,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

實務案例解析

在損害賠償的實務案例中,常見的類型包括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以及精神慰撫金等。以下就這三種類型的案例進行解析,以瞭解法院在判決時的考量因素及賠償金額的計算方式。

(一)人身損害賠償案例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害人張先生因為肇事者李先生的過失而導致右腿骨折,需要住院治療並請假休養。法院在判決時,除了考慮張先生的醫療費用、護理費用、交通費用等必要支出外,也會衡量其因傷害而減少的工作收入。此外,法院也會參考鑑定結果,評估張先生未來可能面臨的失能程度及其對生活、工作的影響,以決定合理的人身損害賠償金額。

(二)財產損害賠償案例

王先生的房屋因鄰居施工不慎而受到損壞,牆面出現裂痕、屋頂漏水等問題。在訴訟過程中,法院委託鑑定人對房屋的受損情況進行評估,並參考修復所需的工程費用來計算財產損害賠償金額。

根據民法第196條的規定,修復費用為損害賠償之標準,但以必要之修復者為限。因此,法院在判決時,會綜合考慮鑑定結果及實際修復的必要性,以確定合理的賠償金額。

(三)精神慰撫金案例

在一起醫療糾紛案件中,病患林小姐因醫師診斷失誤而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並留下永久性的身體缺陷。林小姐在請求賠償時,除了主張醫療費用、護理費用等損失外,也對精神上的痛苦提出慰撫金的請求。法院在裁定精神慰撫金時,會斟酌林小姐及其家屬的身分、地位、經濟狀況等因素,同時也會衡量醫師的過失程度及林小姐所受傷害的嚴重性,以判定適當的慰撫金金額。

案例類型考量因素賠償項目
人身損害賠償傷勢嚴重程度、治療費用、工作收入損失、失能程度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減少的工作收入、未來可能的失能損失
財產損害賠償受損程度、修復必要性、修復費用必要的修復費用
精神慰撫金當事人身分地位、經濟狀況、加害行為可責性、傷害嚴重性適當金額的慰撫金

無論是因為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人身或財產損害,受害人都可以透過民事損害賠償制度尋求補償。為了有效地獲得應得的賠償,了解損害賠償的方法和範圍非常重要。在計算賠償金額時,應該區分「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及「價值利益」兩種類型。雖然我國民法原則上以回復原狀為主,金錢賠償為輔,但在第213條第3項修訂後,損害賠償已逐漸趨向金錢化。

受害人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損害賠償方法,並提供相關證據,以證明自己所遭受的損失。同時,也要留意請求賠償的時效期限,避免喪失權利。如果無法與加害人達成協議,可以尋求法律途徑解決,透過訴訟或調解等方式,爭取合理的賠償。

總之,在面臨人身或財產損害時,受害人應該積極主張自己的權益,運用損害賠償制度獲得應有的補償。透過對損害賠償方法和範圍的了解,以及適當的法律途徑,受害人可以減輕損失,重建生活,走出傷害的陰霾。

免費法律諮詢

最值得擁有的專業法律團隊!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立即進行免費諮詢,讓喆律為您取得最佳利益!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熱門文章

編輯精選

最新文章

免費
諮詢

logo

聯絡我們

02-2760-6180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三信大樓)

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