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律師
2024-06-13更新2024-03-13發佈
喆律法律事務所是由前新北、台中地院法官、前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和超過50名專業律師所組成的團隊,於全台設有6間分所,是您處理法律爭 議的首選。
緩刑是什麼意思?想緩刑需要滿足哪些條件?緩刑與易科罰金哪個好?緩刑期間可以出國嗎?緩刑會不會留下前科?什麼情況緩刑會被撤銷?被撤銷了會怎樣?以上疑問律師將在本文中全面解析,文末還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緩刑就是「暫緩執行刑罰」的意思,時間通常介於2至5年之間,具體期限取決於案件的性質及法官的判決。關鍵在於遵守法院指派的特定命令,並確保在這段期間內避免任何行為可能導致緩刑被取消。
按照刑法第74條的規定,在緩刑期間,受刑人必須執行法院下達的各項指示,作為對其悔改意志的證明。比如,如果某人原本應服刑2年,但在4年的緩刑期內都有遵循所有條件並且沒有觸犯法律,則在緩刑期結束後,就無需再服刑,從而免於入獄。
緩刑制度旨在提供犯輕罪者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根據《刑法》第74條規定,法院可在一定條件下,對符合資格的被告宣告緩刑。這意味著被告在緩刑期間內,若能遵守法 定義務和條件,可以免於服刑,緩刑期間的長度通常為2到5年,具體期限由法院決定。
緩刑和易科罰金是兩種經常被提及且有時看似相似的判決選項,但兩者在實際運用中基本不會同時出現。
「緩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罪犯在被延後的刑罰執行期間證明自己的悔改,即判決暫時擱置,觀察犯人在一段時間內的行為表現。
「易科罰金」允許以金錢支付的方式來代替有期徒刑的服刑,一旦罰款支付完畢,即視為刑罰履行完畢。
這兩種處罰方式不會同時適用的原因是,易科罰金的選擇通常僅在緩刑不被採納或緩刑被撤銷後,作為替代坐牢的手段考慮。
以一個實例來說,假設某人被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他有選擇接受緩刑的機會,或者選擇將這6個月的刑期轉化為罰金支付(即易科罰金)。 選擇緩刑意味著必須通過至少2年的觀察期才能宣告案件結束;反之,選擇易科罰金則意味著一旦罰款繳納完畢,即履行完畢刑罰。
只要緩刑期成功結束且未被撤銷,就不會在良民證上留下任何前科記錄,因為沒有實際服刑的紀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緩刑期間,良民證仍然會有相關紀錄。因此如果因工作或學業原因需要申請良民證,最佳的做法是在緩刑期結束後再進行申請。這樣可以避免良民證上因緩刑未結束而留下的前科紀錄。
緩刑並不等同於完全免除刑責。根據刑法第74條第5項的規範,緩刑的適用並不影響**從刑、保安處分及沒收**的執行。這表示,在被判處緩刑的同時,法院仍可能宣告其他形式的刑罰或措施。
從刑,特別是褫奪公權,是一種剝奪個人擔任公務員或成為公職候選人資格的處分。刑法第36條詳細說明了褫奪公權的含義,而具體的應用例子包括貪污治罪條例第17條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13條第3項,以上條文規定在某些情況下必須宣告褫奪公權。
此外,保安處分是指對犯罪行為人施加的非刑罰性質的措施,旨在透過教育、工作、監護等手段達到改善和預防再犯的目的。保安處分的種類包括感化教育、強制工作、監護、禁戒及強制治療,這些都明確規定在保安處分執行法第2條第1項中。
緩刑期間的起算點是從最終裁判日開始。舉例來說,如果一審判決給予了2年的緩刑,但此後檢察官對該判決提出了上訴,案件因此進入二審。在二審階段,如果高等法院決定駁回上訴,且之後沒有進一步的上訴行為,使得判決變得確定,那麼該緩刑期間的計算就會從這個二審判決確定的日期起始。
簡而言之,無論初審或是經過上訴的二審,緩刑期間的起 算點都是基於最終確定的裁判日期。如果案件經過上訴階段,緩刑的計時將從上訴審判結果確定的那一天開始算起。
依據案件狀況,法院可能會要求緩刑者履行 下列義務,以表達對行為的悔改:
依據刑法第75條,若犯下特定行為,緩刑可能會被撤銷,並且必須服完原先的刑期,而且在緩刑期間繳納的錢也將不予退還。
根據刑法第75條,下列兩者緩刑一定會被撤銷:
除了上述一定撤銷的條件外,還有幾種情況下,緩刑可能會被撤銷,具體取決於法院的判斷:
檢察官根據上述情形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的聲請後,原則上,當事人最快在一個月內會收到撤銷緩刑的正式通知。這意味著緩刑一旦被撤銷,當事人必須開始執行原先判定的刑罰,無論是入監服刑還是依法易科罰金。緩刑撤銷的規定強調了緩刑並非無條件的自由,而是附帶嚴格條件及後果的一種法律寬免,目的在於促使受刑人在緩刑期間能夠遵守法律,避免再次犯罪。
※網站聲明: